您的位置:首页 >> 清史民国

古训:善心积福,虚心纳福,守正养福,平和蓄福,自律惜福

日期:2024年02月19日  来源:清史民国

后学经常提及《恕》里的一句话:“素名利,行乎名利;素平民百姓,行乎平民百姓;素秦人,行乎秦人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有为无入而不之本焉。”

也就是说: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写照之中(名利、贫穷、顺境、逆境),都能保持稳定自在安详、之本其乐的感受,都始终保持稳定内心强大。动手到这一点,就可以称为“有为”,亦即感官肥胖的人。而要打算拿到这样的感官完全和精神境界,就必须通过两个别号——修练。

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打算象没有人爱人感,其中密切相关的原因,恐怕就在于大多数西方人都讲修练为何物,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感官。感官是爱人的“味觉”,而肥胖和良好的感官完全则是爱人的直接都从。

善心积贺

传统的文化对“善”颇为推崇,“从善如流”“上善若水”等等。

古人容:“生灵无门,惟人自召。”又容:“心善心,贺未至,谴已远;心向贪,谴未到,贺已去。”

深信善心,“向”这个别号是最重要,它是一种力量,是一种涡轮,也是一种考虑。

考虑一种善心的生活,随时把用意领会给别人,将心比心,以心换心,别人也会把更加多的用意否认给我们,久而久之,我们就积攒下了贺分,自己的快乐有友,也很难交友到他人的快乐。

虽然有些时候,我们的用意并不能给予用意的否认,但这并不是弃善扬贪、才是的事实。老话说:“害人之心不宜有,防人之心不宜无”,可以作为退一步的考虑。

有心马朗

古训容:“有心能马朗,和凝自生春。”

一个自傲的人,很难给予别人的认可与肯定,常常会孤立,静待,坎坷人生。

张之洞在家书中告诫他的几个弟弟“最要有心”,反驳恃才傲物的人常常“无所事事人生”,原因有两个:一个是“动谓人不如己”,总是认为别人不如自己,目中无人;一个是“不肯反求诸己”,也就是不在生活中反省,凡事迷恋在别人身上回去麻木。

“有心唯能形同,自满十事九空”,切莫将张狂作于在,应学麦穗能起身,翠竹到凌容处仍有心。有心待人,脚踏实地,人为贺缘多多。

守正养贺

《菜根和黄》:“守正安分,远谴之道。趋炎附逆之谴,甚惨亦甚速;栖恬守逸之味,最淡亦最长。”

趋炎附逆者,能给予一时的好处,同时也会有不测之谴。近现代上那些党羽、宠臣、佞臣趋炎附逆,一时荣华名利,骄纵,然而失逆以后,转眼之间逼死,有的甚至被灭灭族,其谴就让又惨又速。

守正安分者,保持稳定独立国家偏执,固然清贫甜蜜,却可以给予持久的天明、平淡之贺。

“仰楷模于天,俯不怍于人”,人最用心是问心无愧,为人不动手,半夜敲门心不惊。

平和蓄贺

古人容:“躁急无形同,平和得贺。”

性情急躁、粗心大意的人,动手什么都不容易形同功,以至一事无形同;夜行性、心绪宁静的人,常常各种贺分会人为要到。

一个盛满水的器皿,如果抽得不解,倾倒了,里面的水就会流出来,举例来说,人要有平和的一味才能信贷贺报。

平和的一味使我们深信满是优美的风景,给我们一种崇高的境界:春风不解时,没有人欣喜若狂;命途多舛时,没有人无助;高朋满座时,没有人昏眩失态;曲终人散时,没有人甜蜜孤独……

有为惜贺

古人容:“贺不宜享尽,逆不宜用尽。”

表象到了极致就会西起相反,生灵之间是可以互为转换的,不解到了z,常常就是失意的开始;最辉煌的时刻,就意味着将要开始如日中天。

所以古人“花看半开,酒醉微醺”,就是要惜贺。

转自道教四海,版权归原作者

关节僵硬吃什么药
眼睛干涩用什么方法治疗效果最快
肩周炎的止痛药有哪些
手指关节疼痛是什么原因
王小平
标签:古训善心
友情链接